歼-35从福建舰上电磁弹射一跃而起的画面不仅震撼了中国观众股票大盘,也在国际军事观察圈引发罕见的集体沉默。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舰载机起飞训练,而是中国航母战力体系正式集结完毕的信号。
在福建舰的甲板上,歼-35、歼-15T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完成了史无前例的联合起降训练,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第五代隐身舰载战斗机与电磁弹射系统实战化融合的国家。从这一天起,世界海军力量格局悄然生变,中国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亲手改写规则的参与者。
2025年9月22日,福建舰甲板上第一次响起电磁弹射的轰鸣。歼-35在短短45毫秒内完成弹射加速,突破甲板,划破天际。这一幕是中国海军技术跃升的具象化,更是军工体系工程组织效率和作战体系集成能力的一次集中体现。此前,福建舰早在2024年5月完成首次海试,并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完成了多型舰载机弹射与阻拦训练,效率之高令人侧目。
歼-35的起飞并不仅仅是单机展示,而是整个“空中作战系统”协同演练的高潮。这款战斗机具备低可探测性、远程探测、超视距打击等多项核心能力,其雷达反射面积仅为0.01平方米,搭载氮化镓AESA雷达,在300公里范围内探测常规目标,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也达到80公里。配备的PL-15E空空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让歼-35在尚未被发现之前就可完成打击。更关键的是,它能在满油满弹状态下以隐身构型完成弹射起飞,战斗半径达到1350公里,大幅扩展了中国航母编队的作战纵深。
与歼-35协同起飞的还有经过全面升级的歼-15T。这款弹射型重型舰载战斗机继承了歼-15的强大对地/对海打击能力,并引入航电与电子战系统的全新升级。其最大载弹量达到6吨,具备滑跃与弹射双模式起降能力,是航母“空中重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远洋作战的主力机型之一,歼-15T不仅提升了航母的多任务执行能力,还强化了对海上目标的压制能力。
空警-600的加入为整个舰载航空作战体系提供了信息中枢的支撑。这款固定翼舰载预警机采用双波段氮化镓相控阵雷达,具备650公里空中探测能力、240公里隐身目标识别能力,海面探测范围也达200公里。它能够同时追踪2000个目标,并引导多达100个目标同时作战,被誉为“海空司令部”,是中国航母实现战场信息主导权的关键。
三型舰载机的联合起降不仅是技术能力的展示,更是作战体系高度融合的体现。福建舰作为中国首艘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其核心系统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采用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具备3条电磁弹射轨道,支持重型战机、无人机和预警机等多型舰载机弹射。其弹射频率、加速度控制精度甚至优于美制“福特级”航母所采用的交流电弹射系统。单日弹射出动能力可达48架次,是辽宁舰的3倍以上。阻拦回收系统同样实现了电磁系统的全面整合。
这场“三机齐弹”训练不仅是一次海军内部的演练,更是一次对外的宣告。仅一天后,央视发布福建舰起降画面,引发国际媒体关注。美国驻华大使馆对此仅在社交平台转发,未做评论,被外界解读为“无言以对”。西方媒体普遍选择沉默,甚至有分析称,“五角大楼又得加班了”。
对比来看,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航母电磁弹射与舰载机协同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美国福特号自2009年铺设龙骨,2017年服役以来,其电磁弹射系统频频故障,截至2025年依然未形成完整战斗力。尽管F-35C早在2019年就已服役,但至今仍无法在福特号上常态部署,主要受限于舰载系统尚未适配,包括挡焰冷却、电磁弹射档位等问题。反观中国,不仅歼-35已完成舰上弹射测试,且具备批量作战部署能力。
福建舰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第五代隐身舰载机、电磁弹射系统和固定翼预警机三位一体融合的航母平台,其意义不止于技术突破,更在于作战体系的成型与成熟。法国的戴高乐号使用蒸汽弹射,技术依赖美方;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仍采用滑跃起飞,受限于F-35B的短距垂直起降性能;印度则尚未建成任何一艘弹射型航母,仍停留在规划阶段。
福建舰的战斗力配置逐步清晰。其未来将配备2个歼-15中队、2个歼-35中队、1个歼-15D电子战机中队、1个空警-600中队及2个直-20直升机中队,构成完整的舰载航空兵体系。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战略转型,中国海军的行动半径显著延伸至西太平洋、印度洋,具备制空、远程打击、电子压制与信息化作战能力,可执行海上封锁与国际护航等多种任务。
更重要的是,福建舰的入列标志着中国“三航母时代”的正式开启。与辽宁舰、山东舰组成轮训部署体系,中国首次具备多航母协同作战能力。编队可实现“发现-指挥-打击-反馈”的作战闭环,真正掌握海空一体化持续性控制能力。这一进展不仅是中国海军能力的跃升,更是全球海军战略格局的重塑。
国内媒体普遍认为,这次训练标志着中国航母战力从“能飞”走向“能战”,实现了从平台搭建到体系作战的跨越。歼-35性能全面超越F-35C,全甲板作业能力初步形成,空警-600补齐远洋指挥短板,电磁弹射技术更是实现“弯道超车”。外界普遍猜测,福建舰可能将在2025年10月1日正式入列,届时将成为中国海军正式迈入“深蓝”的重要节点。
福建舰的成功不仅是一艘航母的胜利,更是整个国家科技、工业、军事体系协同能力的胜利。未来,随着004型核动力航母的推进与更多先进舰载机的部署,中国海军将真正具备全球远征能力,成为维护海上秩序、保障通道安全、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力量。歼-35在福建舰上的震撼起飞不只是一次演练,更是一次宣告。从这一刻起,中国海军已拥有与世界最强海军正面对话的实力。海天之间,电磁弹射划出的不仅是航母的航迹,更是一个新世界强国的军事实力与战略自信。
股票大盘
爱配投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